近期香港劳工及福利局(简称“劳福局”)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7月底,共有13,678名“高才通计划”(简称“高才”)参与者的逗留期限届满,其中仅7,394人提交续签申请,续签申请率为54%。
这意味着,有46%的高才选择放弃续签。
在这一节点,续签率偏低的情况,很容易让人将其与近期“香港新政”关联起来——该新政明确,高才通参与者的子女若想以本地生身份报考香港高校本科,需在港连续居住满2年。
但实际上,二者的关联度并不大。
从具体分类来看,总续签率54%的背后,不同类别高才的续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:其中A类高才续签率为77%,B类为50%,C类仅为40%。
三类人群的具体界定如下:
A类:年收入达250万港元以上,属于高收入、强竞争力群体;
B类:持有世界百强名校学历且具备3年工作经验,属于有社会经验的成熟人才;
C类:持有世界百强名校学历但工作经验不足,相对而言竞争力较弱。
由此可见,高才通计划中的B类和C类群体续签申请率相对较低。尤其是C类人才,因工作经验较少,在香港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可能偏弱,这导致部分人在首次签证到期后选择不再续签。
毕竟香港生活成本较高,若收入未达预期,这些刚毕业不久的高才确实难以继续在港居留。
当前,香港已针对高才通计划的“漏洞”进行修补:仅持有临时身份的内地子女,若想以本地生身份报考大学,须在港住满2年方可享受相关待遇。接下来,香港还将加强对在港居住真实性的核查,核查范围包括学校就读记录、医疗就诊记录等,以防范虚假住址证明的使用,内地家长通过“钻空子”为子女获取本地生资格的时代已正式结束。
那么,对于已持有临时身份、但尚未在港住满2年的学生,该如何规划后续赴港教育路径呢?
第一种路径,是严格按照政策要求,让孩子赴港居住并就读满2年,累计足够居住时长后,以本地生身份报考。该方案更适合目前处于初中、高中阶段的学生。
第二种路径,是为孩子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。若孩子年龄较小(如目前处于小学3年级及以下学段),可考虑通过申请永居身份,让孩子以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参加相关升学考试。
第三种路径,是放弃香港本地生升学赛道,选择非本地生升学通道。例如,让孩子在国际学校就读,学习A-level、IB、DSE等国际课程,之后以非本地生身份申请香港高校。这种方式无需孩子赴港读书、更换学校或课程,可省去诸多麻烦,但代价是升学竞争更为激烈,且学费相对更高。
end
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
名校来了
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,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,北京第二十五届国际名校来了升学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在北京万达文华·七层宴会厅举办。现场邀请京津冀6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/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,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,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,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!
点击下方图片
立即预约择校展门票
①特别声明:本站点注明为"原创"的文章,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,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,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;
②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未注明“原创”的文章,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,联系邮箱:8586173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