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解析国际体系的底层逻辑,发现很多人弄错了国际体系的底层逻辑。转轨国际学校的第一关就是选择体系,而很多家长并不知道IB/AP/Alevel有什么区别,只知道AP是申请美校,Alevel申请英校,这样判断是抓不住学校招生的核心逻辑的。
首先,三大体系看似择校方向不一样,但是他们都有个核心--考察学生的学术素质和能力。
简单说,只要孩子这两项达标,在英美或者新加澳的大学可以横着走。英校和美校的招生侧重点也不同,美校更加关注“人”本身,会考察孩子是不是聪明、勤奋、爱挑战、兴趣是否有深度等,而不是关注AP刷了多少门。英校则更看重学术深度,也就是关注“事”,会考察孩子的学术能力、竞赛、专业研究深度。每年通过alevel进入藤校的学生不在少数,通过AP进入英国香港新加坡的也不少,凭借一句AP是申请美校,Alevel申请英校是很浅显的。
该怎么给孩子选择适合的体系。
alevel是三大体系里最接近应试教育的,所以如果初升高转国际学校,直接选alevel,alevel也是偏科学生的救命稻草,选3-4门课就可以升大学,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,甚至alevel还可以多次刷分,然后用最高分去报考大学,alevel不像IB要写论文、答辩,更省心省力,而且美国、加拿大、澳洲、新加坡都适用,只是更适用于英校本科。
AP,美国先修课程,适用于美国本科好英国G5,除了申请藤校必要AP成绩外,其他大学只是把AP作为加分项,AP会考察学生是否有多余精力去探索其他科目,所以AP会更适合兴趣广泛、好奇心强的孩子,如果是高中学习AP,那建议在高二前就把AP考完,申请时才会有竞争力。
而IB才适合从小规划、从小就在国际学校的孩子,和Alevel不同,IB不允许偏科,最终成绩是由平时答辩、论文研究和综合成绩组成,IB单科难度不会比alevel难,但难就难在全面发展,很考验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,IB也会重点考察孩子思考问题的深度,而思维层面不是一蹴而就的,没有从小学、初中就开始学习IB课程的,就不建议高年级转轨学IB了。
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各个体系和学校招生的考察点,如果在小学、初中进不了top国际学校,建议就在公立读完初中,高中在转轨,在初中课外多学习国际课程、参加竞赛、补英语、考标化等,高中转轨后也会更容易适应。
高中转轨、课余补国际课程的也适合一些并不是很富裕的中产家庭,课外补国际课程比国际学校学费可便宜多了。
①特别声明:本站点注明为"原创"的文章,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,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,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;
②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未注明“原创”的文章,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,联系邮箱:85861739@qq.com